教研资讯
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研资讯
宁要小题大做 不要大题小做
阅读次数:1418    发布时间:2015-05-24    发表人:管理员

全省11个地市、5376篇教师论文、50多位专家评委、长达一个月的评审、1106篇获奖论文……这些数据无一不在彰显浙江教师的智慧和努力。在4月26日举行的2015年度浙江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终评会上,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赞扬教师的论文一年比一年质量好,而且“很多教师都在搞一些小课题,这对教师专业的发展很有好处”。

论文研究要为课改服务

前不久,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全省中小学全面推进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韩平指出:“过去的深化课程改革只限于普通高中,而现在是覆盖了基础教育的所有阶段,覆盖到每一个学生。怎样轻负担高质量,怎样促进学生的全面及个性化发展,围绕重点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是我们教师研究的切入点。”

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对一些论文还停留在传统主题上表示担忧:“一些教师受到升学率的束缚,往往仍然把注意力放在传统主题上,比如怎么上复习课、怎么小结知识点等,很少有讲得比较深的。”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也看到:“一些论文中的观点,放在五年前还算是比较新的,但现在还讲就没意思了。”他挑选出了本届评选的范文《例谈“问题链”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见本版),觉得这位参赛者的研究很具体、很实用、也很有借鉴价值。

不要为写论文而写论文

浙江大学教育系主任吴雪萍教授亦持此论:“教师不要为发表论文,为评奖而写论文。论文选题应该是以问题为导向。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遇到问题,通过自己的研究,特别是行动研究来促进教学,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而不是‘两张皮’。”她提出:“要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做。”

吴雪萍说:“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学术训练,论文写作的规范性不够,很多引文都未注明出处。”没有经过规范的学术训练,又想驾驭大题目,后果可想而知。

“现在教师写论文题目都比较大,谈不深,只能抄袭一下别人的理论,戴顶帽子。”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缪水娟认为,教师平时应该多写些小文章,更多地关注身边的小事,比如一堂课上完后,有哪些点可以立足创新。

 

多在“微”字上下功夫

“现在大家都在关注微课建设,这是一个新的视角,体现的是真实的问题。”缪水娟总结道。

“抓住小的切口、小的载体,就可以写出有亮色的好文章。”省教科院副院长王健敏分析,“微视频、微评论都进入课堂教学,现代技术功不可没。”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王健敏也指出:“在当前深化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方式要转型大家都注意到了,但对课程的研究还不够多,还没有意识到教师层面也能开发出特色课程。然而现在很多还只是把特色当成一种资源,强调资源补充,而不是及时将资源转化成课程。”

浙江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已成功举办19届。这项由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共同主办的活动,对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师提高教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得到了浙江省内广大教师的关注和信赖。

我们将继续坚持服务教师切身需求、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宗旨,努力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年一度的全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已成为教师们发布教育科研成果的展示台,是表达自身专业水准以及写作能力的“检阅台”。这些评选出来的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优秀论文应该能很好地发挥其在全省范围内的“标杆效应”“示范效应”“辐射效应”。诚如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所说,优秀论文不是评选出来就算完结了,我们还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发挥其价值的问题,要让它们成为大家共享、可资借鉴的真正意义上的成果。论文评选和获奖本身不是目的,它本质上是提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一种助力、一个契机、一次催化。我们将强化对教师教科研和论文写作的引领功能,引导教师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推进轻负高质等当前热点难点问题上来,从而使这项论文评选活动收获最大的“溢价”和更多的亮点。

                                                      (责任编辑:浙江教育报)


微信公众号